小学“抠门小食堂”办了整七年!(组图)
四壁漏风的厨房,简陋无比的炊具,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餐椅……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新场小学的一间废弃教室里,架起的两口大锅冒出阵阵的饭菜香味,尽管条件十分艰苦,却让全校210名学生吃上了一顿热气腾腾的午饭。早在七年前,为了解决离校较远学生的午餐问题,学校师生就自发搭起了一间临时小食堂。由于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资助,随着在校吃午餐的孩子越来越多,维持这所小食堂的运转也越来越困难。“作为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办学点,新场小学服务范围的半径有10公里。全校200多个学生,大约有1/3以上有3公里远的距离。”新场小学校长邹明进说。由于离家太远,不少孩子中午无法赶回家吃饭。王清泉不用担心这个问题,学校有食堂。而几年前从新场小学毕业的哥哥就没这么幸运,那时食堂还没有开办,上学只好捎点饭菜,中午冷着吃充饥,更多的时候什么也没带,饿着肚子上一天的课。
中午11点30分,是学校规定开饭的时间。食堂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虽然看上去有一点饿了,但学生们却很有秩序,手里拿着饭盒,几百个孩子一起吃饭的场面一点也不忙乱。
看到前面的同学已经打到饭菜,排在后面的王清泉忍不住伸长脖子,使劲凑上前去闻从饭盒里冒出的热气腾腾的味道:“嗯,我猜到了,今天有一样菜是洋芋。”
邹校长介绍说,午餐一般为两菜一汤,饭菜管饱,隔几天还能吃上一回荤菜,尽管菜品不多,但油水特意放得很足,这对不少家里并不宽裕的学生来说,吃上这样一餐已感觉不错。
如果不是亲眼见证中午这顿热闹的午餐,很难相信这间废弃教室是200多位师生的食堂,四壁漏风的厨房,简陋无比的炊具,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餐椅。屋里架起的两口硕大的灶锅还有余热。“虽然环境十分简陋,但在全县的乡村小学中,应该算是最早提供午餐的。”新场小学校长邹明进说,早在2005年,学校为了解决离家较远学生的吃饭问题,于是决定把一间废弃的教室腾出来作为食堂。
学校要办食堂的消息很快传开了,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支持。学校四处筹集资金。为了节省资金,食堂不少锅碗瓢盆等炊具,也是老师们自家捐献出来的。小食堂的三位厨师都是附近村民,煮一天饭的补助只有20元,这差不多是义务帮忙了。在这里做饭惟一的回报,就是每天食堂所剩下不多的饭菜,三位村民可以带回家喂猪。
“学生吃一顿午餐,只需要交1.5元,可能是最实惠的午餐。”邹校长说,这个临时食堂开办的初衷,就是不要给家长增添负担。收取的费用全部都花在学生伙食上,学校不但没有从中赚取一分钱,相反还挤占了一笔学校其它经费。邹校长说,为了节省成本,食堂采购要“斤斤计较”,向村民们购买蔬菜价格尽可能压低。为了改善伙食,学校每年还要杀几头猪,都是从村民家里直接购买,减少市场中间流通环节。最后,弄得不少村民抱怨说:你们学校太抠门了,连几毛钱也要算清楚。而每次从集市上购买一大堆东西时,都是老师们自己动手扛回学校,不会要小工花搬运费。
正是这些细小处的“抠门”,让家长们觉得这顿午餐非常经济实惠。有村民还特意算了一笔账,结果是孩子在学校吃饭比在家里吃饭还要稍稍划算一些。学校爱心午餐取得了成功,为此周边一些兄弟学校还特意前来取经。尽管如此,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,价格1.5元的午餐在坚持了6年后实在难以维持,去年被迫涨价1元。邹校长说,虽然2.5元的费用并不算多,但对不少并不富裕的村民来说,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这座自发搭建的小食堂艰难支撑7年后,2011年,一场关于爱心午餐的爱心接力也随之在全社会推进。农村小学的修建食堂正式纳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,随后,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,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。尽管早就听说了这些“利好”信息,但邹校长对此并不乐观:虽然新场小学是一个主要的集中办学点,所服务范围的村民有五六千人,在未来不可能被撤掉。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,新场小学很难被外界关注,接触到外界的资助计划机会更是少得可怜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