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822|回复: 4

文化重镇 名酒之乡 投资热土——江苏洋河镇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3-4 00:25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这是目前关于洋河最全面的介绍

古镇洋河位于泗阳县西30公里,北距地级宿迁市20公里,地处泗阳、泗洪、宿豫三县交界,自古商贾云集,交通便利,区位优势独特。省道徐淮路穿境而过,正在建设中的徐淮盐高速公路绕城而过。全镇共辖7个行政村、12个居委会,镇域面积32平方公里,其中镇区面积4.18平方公里,社会人口5.2万人,其中镇区人口3.2万人,可耕地面积2.5万亩。
    洋河镇以盛产洋河大曲而闻名遐迩,国家大型企业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就座落在我镇中心,每年有数万吨洋河大曲供应国内外市场,深受消费者的赞誉,在洋河酒厂牵动下,洋河镇经济迅速发展。改革开放以后,洋河镇抓住机遇,扬长避短,充分发挥本地的酿酒优势,大力发展以酒为龙头的乡镇企业,现全镇达国家发证的白酒生产许可企业80家,并以此带动其它工业企业的发展。
(一)
    洋河,又叫白洋河,原是一条河道的名称。民国《泗阳县志》载:“白洋河,治西六十里。《徐州府志》谓即小河口之下流东出者,上流自溪口合萧县之永涸、姬村诸湖,由宿州之苻离沟,经邳之睢河,又合宿迁埠子、白鹿等湖为白洋河。从东南两沟人于黄河。巨浸弥漫,望之如洋,故有白洋河之名。”
    洋河镇位于古泗水边上,在隋唐时期叫白洋关。相传隋朝末年,瓦岗军曾拒守白洋关,与隋军抗衡。古镇东首有一株古槐,树干粗大盘虬,历经沧桑。传说唐将罗成曾在这株古槐上拴过战马。后来唐将薛猛也曾镇守过白洋河。
    明末清初,明督师史可法曾屯兵白洋河,多尔衮率领清兵企图渡黄河、占领白洋河,与明军血战数场,均未得逞。史可法利用战斗间隙,一面派兵在镇北依堤防守,一面在镇南开挖一道东西河道。然后,史可法巧妙地撤回守堤兵将,带着地方老百姓把几家槽坊酿的美酒,全部向南运去,清兵随即向南追赶。大队清兵赶到新开的河底,见明军和百姓弃酒而逃,一个个抢喝美酒。突然,上游一声巨响,土坝子被炸开,壁立的洪水咆哮而下,清兵逃避不及,大部葬身水底。这就是流传已久的“史可法美酒破清兵”的传说。
    此后,人们便称这条河为“拦满河”。清王朝开国后,因“满”字犯忌,遂称“拦马河”。今拦马河仍依稀可见。历史上,人们总喜欢把本地的名特产品附带上神圣的色彩,洋河人对洋河酒也不例外。传说在明清之际,洋河镇出了心灵手巧、相貌俊秀的姑嫂俩,善酿美酒。一日姑嫂俩人去担水,不慎双双落井身亡,自此以后,这眼井里渗出的水,格外清爽香甜。据说这姑嫂俩受王母娘娘差遣做了这一带的酒神。为了纪念她们,此后这眼井即被当地人称作“美人泉”,如今这泉还在,成为洋河一景。
    由于酒业的兴起和地处南北水上枢纽,使洋河镇至明朝中后期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埠。明代诗人邹缉在《白洋河》中写道:“白洋河下春水碧,白洋河中多沽客。东风二月柳条新,却念行人千里隔。岸上居人才数家,茅茨深处见桃花。少妇河边汲新水,老翁门外看雏鸦。桑田禾青麦苗绿,牛羊散落村墟牧。行客年年任往来,居人自在洋河曲。”可见当时洋河已是商贾云集聚居之所。清初顺治年间,谈迁经过洋河则这样记载:“三十里白洋河,一大聚落也,菽麦盐豕,贾贩相属。…‘镇人数千家,西隶宿迁,东隶桃源,宋俊伯市豆三百斛。”足见那时的洋河已是“商务繁盛”的淮北重要的豆麦盐豕油酒的集散地了。这里有江西、福建、四JIl、山东、山西、安徽、河南等九个省70多户商人在此设立会馆,从事商业贸易,经营酒业、钱庄、当铺、酒馆、茶社、药店、“六陈行”(粮行)、“四蹄行”等俱全,各类店铺挤满大街两旁。其中以罗家当铺和泰山堂药店最为有名,对周围数十里的人都有吸引力。这时的镇区约有五、六万人,为洋河镇的鼎盛时期。每天从早到晚,赶集的人川流不息。农历二、四、七、九逢集日,更是万头攒动。主要街道上都挤满了人,赶集者无不感到行进艰难。


爱生活 爱洋河 爱上洋河论坛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3-4 00:25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洋河的鼎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酒。清雍正年间,洋河酒就已行销江、淮一带,获得“福泉酒海清香美,味占江南第一家”的美誉,并被列为皇室贡品。据《宿迁县志》载:清乾隆皇帝在一次南巡时品尝了洋河酒后,欣然写下了“洋河大曲,酒昧香醇,真佳酒也!',的赞语,洋河大曲遂身价百倍,畅销江淮各地。数百年来,在民众中一直流传着一副赞誉洋河大曲的对联:“酒气冲天,飞鸟闻香化凤;糟糠落地,游鱼得味成龙。”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(二)
    洋河因酒业的兴旺而兴旺,亦曾因酒业受到空前的摧残而一落千丈。至1948年洋河解放时,只剩下2家槽枋,同清末明初的15家槽坊的生产规模相比,大约只能相当于七至十分之一了。
    1949年,建立了国营洋河酒厂。当时的酒厂,占地仅1.4万平方米,职工41人,年产大曲酒26吨,产值4.43万元,税利合计也只有3.43万元。到1978年,工厂的几项主要指标都比解放初增长了一二百倍;产量5000吨,产值918万元,税利610多万元。
     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产量、质量和经济效益又有显著的提高。特别是通过狠抓产品质量,使洋河酒进一步形成了“甜、绵、软、净、香”的独特风味,受到消费者更广泛的喜爱。
      1979年,沉寂了近20个春秋的洋河大曲重新赢得了全国名优酒声誉,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,被评为全国“八大名酒”之一。此后,洋河酒厂广大干部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再接再厉,抓质量,搞系列化生产,1984年的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,“洋河大曲”蝉联了“八大名酒”称号,55度洋河大曲、38度洋河低度大曲还分别获得金、银牌奖。同年,在国家轻工业部举办的酒类质量大赛中,这两种酒双双获得金杯奖。
    1986年,洋河酒广被国家轻工部授予“全国轻工企业管理优秀单位”称号。1988年,北京举办的全国轻工业系统出口产品展览会上,55度羊禾牌洋河大曲又一次荣获部金牌奖,55度洋河佳酿亦获铜牌奖。1986年,该厂被列人国家轻工业部重点扩建工程项目之一,扩建了5000吨洋河优质酒生产线。到2005年,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,上缴税金突破2亿元,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,还远销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    “昔日美酒凤毛麟角,如今佳酿遍布洋河。”1978年以前,洋河只有一家洋河酒厂,近几年来,特别是1984年以来,在洋河酒厂的“孵化”下,乡、镇、村、组、联户以及其他行业部门大办酿酒业。大大小小的酒厂陆续诞生,1988年底,洋河镇已有大小酒厂30余家,徐淮公路两侧3公里地段上烟囱林立,厂房槽坊阊阎相望。年生产能力总计达4万多吨,使洋河成为名副其实的酒镇。洋河大大小小的酒厂,都恪守一个共同的信条:“凭质优取胜,靠信誉崛起!”基于此,他们坚持土厂也摘“洋管理”,检测逐步标准化,使产品质量一步一个新台阶,不少企业通过了国家三级验收,实现产量、产值、利润同步增长。
    1987年3月,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次进行了明星企业评选,原淮阴市获明星企业称号的有14家,洋河一镇就占了5家。他们是:洋河酒厂洋河镇分厂、洋河酒厂大圩分厂、洋河酒厂西门分厂、洋河酒厂平安分厂、洋河美酒厂。据1988年统计,洋河镇各小酒厂的产品中,有26个产品获省、市优质产品,有7个产品获部优产品称号。这么多优酒集中在一个小镇上,在全国是少有的。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洋河的酿酒业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。到2005年,全镇有酒厂94家。酿酒业的兴旺发达,带动了全镇工业的发展。
爱生活 爱洋河 爱上洋河论坛
回复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3-4 00:26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名酒之乡洋河(三)

建国前夕,由于战争的破坏,洋河满目疮痍。1948年7月洋河镇获得解放回到人民怀抱后,才逐步兴起。据老人们回忆,昔日所谓繁荣,镇上也仅有为数不多设备陈旧、技术落后的手工业作坊和杂货店,多数居民无固定职业,靠做小买卖、卖苦力生活。当地百姓有“早上没饭吃,晚上有马骑”的说法,可见多数居民是日挣日销,生活贫苦。
    建国后,党和人民政府为改变洋河面貌作了努力。1980年以后,通过改革、开放,以酿酒业为龙头的工业飞速发展,交通运输、商业、饮食服务业、建筑业等兴旺发达,镇容有了很大改观,镇区大大扩展。过去街道狭窄,汽车无法行驶,后虽有拓宽,但仍不能适应形势需要,基本上还是原有的一条大街。近年来逐步向东、西、南、北发展。镇区由原来l平方多公里,扩展到现在的4.8平方公里,形成东至洋河边境,西至西堆头,南至屠园街,北至黄河堆的新的镇区格局。新铺了酒家北路和南路,拓宽了酒家路,中大街向东延伸了条堆路,新铺了城西路,路宽从原来的3—5米拓展到现在的20—22米,均为混凝土路面。昔日称为“泥鳅街”的米市街,晴天尘土飞扬,雨日泥浆四溅。现已得到彻底根治,街道拓宽为lO余米的水泥路面。近几年镇区新铺的道路有10余条,已形成了7纵5横的网络体系,铺设背街小巷道路365条,铺设彩砖面积9.7万平方米,交通环境彻底改观。
    道路两旁新建的瓦房、楼房鳞次栉比,较大的楼房就有100多幢,影剧院、会堂3座。最引人注目的是洋河酒厂服务大楼和新颖别致的5层科研大楼、城南安置小区等,宏伟壮观。大小商业网点遍布大街小巷,饮食、服务网点接连不断,令人目不暇接。公路车辆昼夜川流不息,街道从早到晚人来人往,每日客流量四五万人次。
    全镇4个层次的企业日益发展,星罗棋布。除了省属、市属、县属工厂以外,乡镇企业发展较快,1979年,全镇工业产值只有407万元,人平分配51元,到1987年,工业产值6834万元,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5%,人平分配631元,成为原泗阳县第一个农民无负担的镇。上交税金是全县乡镇上交税收总额的2/3,达1042万元。家庭经济发展也很快。1987年,“两户”办企业1503个,创产值2202万元,向国家上交税金367.5万元,获利138万元。万元户已不稀罕,有的还成为百万富翁。1988年工业产值超亿元,是原淮阴市第一个亿元镇。现在经过整合,全镇工业企业235家,以酿酒为主,形成纺织、印刷、木材加工、造纸等7大支柱产业。2004年,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9.28亿,工业增加值2.45亿元,工业入库税收1387万元。2005年,完成工业总产值10亿元。
    交通运输业也很发达,每天有许多车辆从洋河镇经过,现在有大小停车场24个。
    商业、服务业不断增加。全镇有商业网点200多家,苏果、华联等大型超市5家。2005年投资500万元、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三层带电梯的华联购物中心已竣工,极大地改善了购物环境,经营品种上万种。年集市贸易额在3亿元以上。
    文教、卫生事业发展迅速。建国前这里无中学,现已有3所,其中有两所是近年来新建的,在校学生达4850人;2005年洋河中学通过省三星级高中验收;小学20所,在校生为8280人,洋河中心小学升格为省实验小学。1953年创立的洋河医院,现在拥有病床50多张,医务人员80多名。加强疾病预防,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,参保率达85%以上。
    洋河镇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。先后荣获“江苏省百家名镇”、“江苏省新型示范”小城镇、“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”、“宿迁市首批小康镇”等称号,镇党委受到中央组织部表彰。洋河人的精十t'i~i貌也发生很大变化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多彩,文化体育活动经常不断。全镇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单位、文明村,洋河镇也荣获省级“文明镇”称号。

     名酒之乡洋河 (四)

    过去,洋河有72座庙宇之说。其中东关庙、西关庙、百子堂等均颇为壮观。东门外有一道院,院前搭一戏台,每当锣鼓齐鸣之时,十里以外可闻余音萦绕。原来,戏台下埋有24口大酒缸,能产生共鸣。还有一座庙叫传瓢庙,传说是一群仙人在这里传瓢共饮洋河美酒的地方。仙人共饮时,邑人卢湛道士经常看到,故酿酒的各家槽坊共捐资修建此庙。可惜,这些古庙,全部遭到战争的破坏。
    在古镇中街后面有准备接驾的罗家花园。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南巡时要经过洋河,罗家专门筹建一座花园,占地数十亩。园内建有蝴蝶厅,为八角形,飞檐翘角,精雕细刻,造型别致,古色古香。东西各有配厅,前有戏台,后有祠堂。园中名花异卉.荷池假山,曲廊回榭,建筑十分讲究。
    古镇洋河还有“三步两桥”、“两步三庙”、 “魁星楼”、“聚仙桥”等等,但现在均不复存在。
爱生活 爱洋河 爱上洋河论坛
回复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4 07:37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可惜了那些庙啊,文革的后果呀!
爱生活 爱洋河 爱上洋河论坛
回复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4 10:14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些庙早就没有了!
爱生活 爱洋河 爱上洋河论坛
回复

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洋河新区网|关于我们|手机版|小黑屋|免责声明|网站地图|帖子申诉|TOP|洋河论坛 ( 苏ICP备11051693号-4 )

GMT+8, 2024-12-28 20:31 , Processed in 0.065010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