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载:村干部腐败现象成因及对策
村干部处于最基层,因而村干部腐败不容易引起各级的广泛关注。但村干部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,其腐败极易伤害群众感情,破坏干群关系,阻碍农村经济发展,影响社会和谐稳定,应该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。一、村干部腐败的主要表现(一)巧立名目借机敛财。私设收费项目,加重农民负担。如在条件较好的城周村、乡镇政府所在中心村,增设基础设施建设费、入户费,在地方偏僻、交通不便的村,向需办证件的村民加倍收取证件工本费、代办费等。(二)优亲厚友以权谋私。村官位小权轻,却掌握着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权力,村里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,如在低保评审、贫困户申报、超生罚款、山水林田承包、党员发展等工作中优亲厚友,搞特殊化,利用手中的权力,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。(三)巧取豪夺集体钱物。有的村官胆大妄为,套取侵占国家下拨的扶贫、救助、救灾、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,想方设法占为己有。有的虚拟“为争取资金给有关部门送礼”、“招待便饭”等开支项目,套出现金满足私欲;有的低价出售或出租集体财物,从中牟取私利;有的村官冒名顶替,虚报冒领粮食直补、退耕还林补贴等惠民资金。(四)观念淡薄作风粗暴。有的村官宗旨意识淡薄,不仅不“为民作主”,反而拉帮结派,欺骗群众,在计划生育、征地等工作中,方式简单粗暴,习惯于强迫命令,瞎指挥,给群众造成较大伤害,许多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,反而使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,严重破坏干群的“鱼水关系”。(五)财务混乱缺乏制约。少数村账目设置不规范,干部变动频繁,帐目交接不清,财务审批不严格,权力过于集中,白条自批自支较为常见。有的村官为谋取私利方便,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、政务和财务,虽然公开了,但公开的不真实全面。另外,村级财务管理漏洞百出,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办法。有的会计、出纳由一人兼任,更有甚者,村会计、村主任和村支书有一定的亲缘关系,钱账不分,白条坐收坐支,缺乏制约;个别从事财务的人员不懂会计业务,不坚持原则,全凭村支书一句话。二、村官腐败的根本原因(一)上级监督流于形式。部分乡镇领导有“村官不算官”的思想,认为只要他们把工作搞好,社会稳定就行了,至于廉洁方面,反正村干部手里没什么权,而且实行村财乡(镇)管了,出不了什么事。乡镇对“村官”的监督不到位,更有甚者存在一些“迁就”思想,在监督管理上失之于软,失之于宽,失之于执行的惰性,给了“村官”违法违纪的机会。(二)村级监督渠道不畅。村级监督机构流于形式,有的虽有民主理财小组、财务公开监督小组,但也是走走过场,最后还是听村支书的话。加上大多数村民民主意识、自治观念淡薄,有的地方村民忙于自家生产发展,对村里事务也懒得过问,即使对村里事务有意见,又碍于情面和怕打击报复,也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。(三)村官自身素质低下。当前农村大多数有文化的人及年轻人都外出务工,留下来的文化水平较低,年纪也偏大,选出的村官良莠不齐,少数干部缺乏必备的基本素质,法制观念淡薄,宗旨意识差,容易为利所动;有的认为村官不长久,要抓住在位的时机千方百计谋求一己私利;有的错误地认为,村官不是官,法律管不到,不捞白不捞;还有一些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,宗旨观念淡薄,自律意识不强,经不起金钱的诱惑。(四)治理腐败力度不够。当前对于村干部腐败治理力度不够,村干部腐败问题不能及时处理,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,对有问题的村干部进行袒护,滋长了有问题的村干部在村里的腐败行为。三、村官腐败的防治措施(一)把好干部入口,筑牢组织防线。改变村干部选举任用方式,加强村干部任用前的考察考核,严禁“带病任用”。一是针对村干部人才溃乏的现状,拓展选拔范围,大胆突破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,打破地域、行业、身份界限,面向社会选拔人才,充实农村干部队伍,杜绝因农村优秀人才流失造成的“唯人是用”的现象。二是乡(镇)党委加强村干部任前考察和任用管理。要求在村“两委”换届选举和届中补选村“两委”成员中,对选举对象一律实行任前考察制度,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工作经历、工作实绩、遵纪守法情况,以及个人的生活圈、社交圈情况,真正将群众基础好、政治思想过硬的人纳入选拔视野。三是严格选举程序,全面推行 “两推一选”、“公推直选”、“海选”等选举方式,将致富本领高、带动能力强、群众威信高、影响力大、事业心强的复员退伍军人、大中专毕业生选进村支两委班子。(二)加强思想教育,筑牢思想防线。要把村官廉洁教育工作列入党政干部教育体系之内,使其参与经常性的、有针对性的教育。一是开展信念教育。乡镇党委切实加强对农村干部的信念教育、宗旨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,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,增强村干部依法施政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,从根本上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,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。二是强化警示教育。针对村官出现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乡镇主要领导及纪检部门要对症下药,进行警示谈话,及时提醒,敲响警钟。结合办理的案件,通过以案说法,进行反面典型教育,使其受到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的警示教育。三是树立典型教育。大力发掘正面典型,宣传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例,发挥榜样的作用,引导广大村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。在推荐评选优秀村官时,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予以考察。(三)加快民主进程,筑牢监督防线。一是要针对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,加强完善村民选举制度,强化村务公开制度,创新和完善支农资金的运行管理机制等。二是要提高农民法治和民主意识,推进依法治村的进程,特别是要增强村民敢于检举揭发村官的种种非法行为,依法随时罢免腐败村官。三是对村官实行目标量化考核,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目标任务,对工作不负责而出现重大差错的,该处分的处分,该免职的免职,提高村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。四是要坚持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、述职述廉制度,在组织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,相互监督,同时要求村党组织、村委会负责人,每年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述职、述廉一次。通过进行述职、述廉,加强对村官的监督。五是建立农村纪检监察信息员队伍。由县纪委在各行政村聘请村级纪检监察信息员,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全程监督,特别是对村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深入监督检查。六是强化乡镇对村官的监督。要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、审查,避免村干部直接管钱管物,杜绝贪污、挪用及不合理开支。(四)深化民主理财,筑牢管理防线。一是进一步完善村帐乡管制度。乡镇有关部门要建立与村帐乡管制度相配套的各类制度,对不严格执行村帐乡管的责任人追究其责任。二是完善民主理财制度。理财小组成员不能由村干部指定而必须真正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,其年终报酬由乡镇统一发放,以摆脱对村里的依附关系,进行独立、有效的监督;规范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形式,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,都要按制度规定,做到公开内容、公开时间、公开程序、公开形式、公开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的统一。加强督促和反馈,对不按时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,应弄清情况,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。三是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。经管和审计部门要对各村的财务进行一年一审计和一任一审计,把村级财务纳入年度审计和任期审计的范围内,强化村级财务的监督。另外,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,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,加强民主监督,保障村民当家做主的权利。(五)加大查处力度,筑牢法律防线。一是针对农村线长、面广的特点,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应大力开展廉政文化下村组、入农户活动,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村规民约,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。利用各种渠道掌握案件线索,拓宽畅通信访举报渠道,将预防和惩治网络延伸至农村的每一个角落。通过典型案件,加强法制宣传,调动群众举报违法违纪案件的积极性。二是县、乡(镇)纪检监察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村官贪污、截留、挪用、侵占等问题的查处力度,特别要把支农资金、粮食直补款等的发放和征地拆迁等领域作为预防、打击的重点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公、检、法、审计以及“三农”工作部门的协调,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,实现信息共享,资源互补,形成立体预防和惩治网络,确保各项处理执行到位。三是对于已查实的村官违法违纪案件,不论涉及到谁,都要严肃查处,不包庇、不护短、不袒护,不疏通关系说好话,营造打击村官违法违纪的社会氛围,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,使少数抱有侥幸心理的村官不敢以身试法,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村官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
页:
[1]